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城乡供需 > 日常供需 > 打听个事 > 正文
    购物车
    0

    刘家洼出名了……   几年来,围绕三千年前的那个曾经存在并持续辉煌了三个世纪的古芮国,可以说是大荔、

    新鲁豫     2020-07-16 16:11:36     浏览:6    回复:1    点赞:4
    发帖人:新鲁豫
    级 别
    贡献值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
    刘家洼出名了……  几年来,围绕三千年前的那个曾经存在并持续辉煌了三个世纪的古芮国,可以说是大荔、韩城、澄城乃至山西芮城共论归属,几度烽火、几度狼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背后,除了现实发展利益之争,那浮躁、那炒作、那指鹿为马……不由得让人感叹胆“大”识“远”的怕怕。

      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韩城梁代村古墓群的发掘让一个古老国度芮国进入人们的视野,而时隔十四年之后,澄城县刘家洼古墓群的发现,再次让古芮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梁带村古墓群和刘家洼古墓群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渊源?2700多年前的古芮国又发生了什么?我们将再次探秘那个失落于历史的神秘古国。
      对于芮国,史书并无过多记载,甚至作为韩城人的司马迁在《史记》中也仅有四处提及。其余散见于如《春秋左传》《尚书》《竹书纪年》《周书》等史籍中。 

      芮与周室同源,前11世纪,周武王把卿士芮伯良夫封在芮邑,周成王在位时正式建立芮国,国君被称为芮伯,曾在周王室担任司徒的职务,其国族长期出入于周王朝的政治中心,可谓是根正苗红。 
      “芮国”不是第一次出现在近年的考古发现中。早在2005年,在距离刘家洼不足100公里的韩城市梁带村,同样是因为猖獗的盗墓行为引起了当地公安部门的重视,在随后的考古发掘中,随着一大批珍贵精美的文物的面世,这个沉睡千年的诸侯国重见天日。此项考古发现也成为了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从而震惊中外。 
      梁带村芮国遗址的M26号大墓曾出土了众多精美陪葬品,由此推断出墓主人为春秋早期一代芮公的夫人芮姜。而此次刘家洼大墓主也是“春秋早中期的芮国国君”,从时间上来说似乎又与梁带村芮国遗址发现的墓主人时间几乎重合。 

      芮国,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前11世纪,周武王把卿士芮伯良夫封在芮邑,位置在今大荔县赵渡地区。周成王在位时正式建立芮国,国君被称为芮伯,两代国君曾在周王室担任“三公”要职。在以史为记的传承中,支撑这些史实的典籍俯拾皆是。《史记·秦本纪》:“德公元年,梁伯、芮伯来朝。”“成公元年,梁伯、芮伯来朝”。《大雅·桑柔·小序》:“芮伯刺厉王也。”《郁离子·献马》:“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可以说,从文王到武王再到厉王,几乎整个西周时代,芮国都活跃于历史的舞台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愈来愈多的考古发现证明,古芮国实非一个,真实存在有三甚或有四。

      山西芮城是其一,属于殷商时期的姜姓“方国”;大荔是其二,西周初武王分封诸侯的姬姓“古国”;韩城澄城是一个体系的其三其四,鲁桓公三年(前709)芮姜逐芮伯万流亡的“诸侯国”。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

      《左传·昭九年》:“魏、马台、芮、岐、毕,吾西土也”,说明“吾西土”并非尽是姬姓国邦,最起码芮、邰是属于姜姓的。《文献通考》:“芮,姬姓,伯爵,国在冯翊临晋县芮乡”。《竹书纪年义证·武公纪》:“盖周之芮在同,殷时之芮在解,所谓虞芮质厥成也。”透露出文王时代与武王克殷后的芮大不相同,商代河东的芮随着武王克商而消失,在河西大荔则同时出现了姬姓的芮国。《左传·桓公三年》:“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则是说后来芮伯姬万的母亲将其逐走,姬万便出奔到了同姓的魏国,西周中期在韩城梁带村附近,后期向西南迁徙至澄城刘家洼一带。内乱加上外患,终在秦穆公二十年(前640)年,芮国彻底灭亡。

      “芮国”在大荔、韩城、澄城乃至芮城,无论在哪里无论往哪去,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有共享财富。

      2017年8月,陕西省破获一起特大古墓盗窃案,公安机关追缴回的350多件被盗文物均来自澄城刘家洼的一处古墓,经文物部门鉴定,被盗文物均为西周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从发现墓葬被盗起考古工作者就对该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2017年底,“全国规模最大的春秋时期周系墓葬”这一重大发现,使刘家洼遗址入围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但由于当时尚未出现带有文字的随葬品,所以墓主人的真实身份一直是个谜。 
      时隔一年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近日公布了对该地的最新考古重大发现,从遗址出土的带有“芮公”“芮太子”等铭文的青铜器分析,认定该地为芮国后期的又一处都邑遗址,上接梁带村芮国墓地。 
      那么,在两个相距不足100公里的地方,一个在史书上都无过多记载的小芮国,为何要建两处都邑?2700多年前的古芮国到底发生了什么?刘家洼芮国都城遗址和梁带村芮国遗址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渊源?
     

      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生养的地方,刘家洼遗址便处于黄河以西、洛河以北的黄土台塬带,而南流黄河两岸的地理通道,在几千年来是勾连北方与关中以及中原的文明走廊。


      《诗经》中说“赫赫宗周”,宗周是西周首都“丰镐二京”的美称,它与位于东方的雒邑成周构成的近千里广大面积,被称为“王畿地区”。丰镐二京在今天西安市以西沣河两岸的马王镇与斗门镇一带,是西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向东依靠“周道”与东方各国相连,而此次发现的芮国便位于宗周与晋来往的交通要冲,秦与三晋争锋的焦点上。


    刘家洼遗址地理位置


      目前的资料足以说明,梁带村是芮国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遗址,而刘家洼遗址是芮国春秋中期的都城和高等级墓葬区,梁带村居前,刘家洼居后,连接紧密。刘家洼遗址的发掘,填补了芮国后期历史的空白。而芮国在春秋早期偏晚阶段发生这一都城中心区的转移,或许和地理环境有关。 


    刘家洼M1出土金牛首衔环组合


      芮国在春秋晚期受到了来自秦国的严重威胁,最终也是被秦国所灭。而刘家洼的地理地貌,中间是鲁家河,北面是黄龙山,有水有山,易守难攻,符合建都生养的要求。在两周变革的大背景下,这里是一处休养生息的良所。

      在宁静的刘家洼村,震惊世人的古芮国大墓就位于被铁网围起来的一片黄土地下。从这里出土的大量文物向人们无声讲述着2700多年前的历史。


      因为刘家洼墓地在史书上没有记载,在这一块有存在,所以它补充了芮国历史。我们通过刘家洼,通过梁带村考古工作的推进,有助于促进关中东部周代考古的发展。

      被深埋地下的历史,随着考古发掘的进展,逐渐展现在人们面前,目前刘家洼东周遗址东二区的古墓群发掘,已发现人骨、陶罐、车马器等相关考古线索,古芮国的故事依然在继续。


      陕西省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处于黄河与洛河之间的渭北黄土台塬带,是沟通关中乃至中原与北方的通道,是宗周与晋地交通来往的要道,也是秦晋春秋争锋之地。刘家洼墓地位于刘家洼村西北,分布于洛河支流长宁河上游的鲁家河两岸,而在其西北鲁家河约2公里处便是九沟西周墓地。


    时间回到2016年11月25日。这一天,一起盗墓案打破了刘家洼这个小乡村的沉寂。接到紧急通知后,时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的种建荣马不停蹄地赶往现场。“青铜礼器60余件,车马器、玉器、棺环、玛瑙珠……”当听到警察通报收缴的被盗文物情况后,有着多年考古经验的种建荣做出初步判断——这应该是一个高等级的贵族墓地。在激动之余,他内心也有一丝担忧,由于盗坑已经回填,墓地被盗的具体情况不得而知,抢救性挖掘前途未卜。

    两个多月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渭南市及澄城县相关文博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勘探和抢救性发掘。考古队进驻了离被盗墓地不远的良周村。要挖掘首先要确定遗址的大致范围。“我们对遗址的边界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每20米钻一个点,这样采集样本,来初步探测地底下的情况。”种建荣说。

    刘家洼东周遗址发掘现场

    经过数月“探方式”的田野考察和勘探,考古团队终于厘清了整个遗址的大致范围——这是一个地跨鲁家河东西两塬,包括壕沟、城址区、居址区、墓地在内的面积达3平方公里的区域。“通过对采集的陶片和壕沟样本进行检测,遗址的时间也被确定在春秋早期到中期之间。”种建荣表示,但整个遗址的性质仍然难以确定。

    与此同时,在确认的4处墓地、210余座墓葬中,两座带有很长墓道、南北向东西并排分布的“中”字形大墓(编号M1与M2)引起了考古人员的关注,这两座墓主人的身份在当时被认为是判断墓地性质的关键。

    “经过一年多的挖掘,大墓椁室里的随葬品才逐渐显露出来。”考古队队长孙战伟说,“两座大墓均遭严重盗扰,人骨不存,墓主葬式不明。”由于迟迟未能确定墓主人的身份,考古队员们的情绪慢慢低落下来。

    刘家洼东周遗址出土的建鼓柱帽上刻有铭文

    就在整个考古工作看似无法取得突破的情况下,2018年8月18日,考古队领队种建荣在清理M2号墓里的文物时,吃惊地发现位于椁室东北角的建鼓柱帽上刻有铭文,后来经过解读,确定文字里面包含“芮公”这样的信息。“这一发现为芮国墓地性质的认定提供了最为关键的线索,进而为整个遗址挖掘工作指明了方向。”孙战伟说。很快,更多的证据接踵而至,在新出土的青铜器上,相继出现了“芮行人”“芮太子白”等铭文。

    “刘家洼芮国墓地的性质确定后,自然就跟之前梁带村的芮国遗址联系在一起,这样通过年代的对比和文献上的记载,我们发现它是比梁带村晚一二十年的芮国后期的都邑遗址。”孙战伟说。

    史书对芮国记载不多,司马迁在《史记》中也仅有四处提及。其余散见于如《春秋左传》《尚书》《竹书纪年》等史籍中,句短文涩,歧义颇多。此次文物的出土为了解这个神秘而久远的国度提供了诸多佐证。

    “与梁带村芮国遗址的发掘相比,此次刘家洼的发掘填补了芮国后期历史的空白,也提供了周王室大臣采邑地向东周诸侯国发展演变的典型案例。” 种建荣说。

    金玉之璀璨,漆木之艳丽……一件件精美文物的出土,在让人感叹古人构思之奇妙、技艺之超群的同时,更将人引向芮国历史的深处。



    震撼!陕西渭南发现史书中的神秘芮国,千年前的灿烂文化等你来赏 

      2019年12月13日,“周风遗韵——陕西刘家洼考古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来自陕西澄城刘家洼东周芮国墓地的最新考古发现文物近三百余件,持续至2020年3月1日。

    本次展览分为列土分邦、小国之光和万流归宗三个单元,共展出青铜重器、礼乐用具、金玉饰品等300余件文物展品。展览紧扣周王朝时代特点和中华传统文化发展演变的主线,呈现了古芮国的历史风貌以及周代气势恢宏的历史场景。

    现场观众表示:“没想到可以看到这么多、这么完整的出土的文物,这些考古发现不仅增加了我们对芮国历史的认知,还可以弥补周代历史的缺环,更展现了中国古代多姿多彩的文化和艺术。”

    部分展出文物

    300余件文物展品中,少量展品发现于陕西韩城梁带村东周芮国墓地,大部分文物来自陕西澄城刘家洼东周芮国墓地。墓地陪葬品中,还有少量典型的器具体现了北方草原文化及来自西部的文化特征,工艺精湛,令人耳目一新。

    部分展出文物

    据悉,该展为国家博物馆精心打造的反映中国当今最新考古发现成果的展览力作。展览不仅集中向公众展示考古成果,同时也展现了区域文化在不同历史环境下分化、演变,并融入中华文明体系的复杂历史进程。

      出土文物的形制、纹饰等特征分析,遗址的时代属春秋早中期。遗址内的夯土建筑、城墙、壕沟、陶范及制陶等手工遗存,以及墓葬形制、丧葬习俗等文化特征,青铜器礼器有七鼎六簋、五鼎四簋等组合形式,芮公、芮太子等青铜器铭文的综合分析,这里当为一处芮国后期的都城遗址及墓地。芮国,这个历史上与周同姓的诸侯的最后政治中心,经刘家洼的发掘得以确认,填补了芮国后期历史的空白,也提供了周王室大臣采邑(地)向东周诸侯国发现演变的典型案例。

      刘家洼墓地出土的金质权杖头,是迄今国内发现的唯一一件金质权杖头


      据介绍,芮国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个姬姓诸侯国,多代国君担任过周王辅臣,曾经显赫一时。但历史中罕有记载,是遗失在史册中的“神秘小国”。

    根据考古成果,刘家洼已经被确认为芮国后期都城。这一前一后、紧密关联的两处芮国遗址,不但弥补了周代历史的缺环,更展现了距今三千年前后多姿多彩的文化和艺术,形成难得一见的考古大发现姊妹篇。此次展览以年代较早的梁带村芮国作铺垫,稍晚的刘家洼芮国为主体。


      金器是最具特色的遗存之一,包括拥有迄今国内发现的唯一金质权杖头的金首铜鐏权杖,侥幸残留在大墓盗洞中的虎形牌饰、牛首衔环饰,及其他素面环与螺旋形金耳环等器物。这些金器在纹饰和题材方面带有典型的北方民族特征,对于探讨春秋时期关中与北方之间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

    中型墓出土铜器

    中型墓出土玉琮

      两周之际伴随着周王室的东迁,关中东部地区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既往对两周时期周王室在当地的经略与分封模式更为模糊。刘家洼墓地的发现上接梁带村芮国墓地,为研究东周时期关中东部诸侯国的存灭概况,与北方其他民族的交流,政治格局变迁,人群流动和地方管理模式提供了绝佳的资料。

      刘家洼遗址位于陕西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西北,分布于洛河支流长宁河上游的鲁家河两岸。


      位于陕西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的刘家洼东周遗址,2017年2月开始,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市、县相关单位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对其进行了全面勘探与抢救性发掘,重点发掘了包括周代诸侯大墓在内的两处墓地,出土铸铜陶范、大量板瓦建材与青铜器、金器、玉器、铁器等数百件珍贵文物,遗存丰富,确认其中一座墓葬主人为春秋早中期的一代芮国国君,此地为芮国后期的都城。这些发现填补了芮国后期历史的空白,也提供了周王室大臣采邑(地)向东周诸侯国发现演变的典型案例。同时,揭示了芮国后期民族、文化融合的真实图景,呈现出地缘国家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周代社会组织、人群结构的重要材料。

      与梁带村芮国墓葬相同,都是因为遭到盗墓贼的“光临”,考古队对陕西省澄城县刘家洼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规模巨大的墓葬、分块布局的城址、大批珍贵文物令人喜出望外。



    盗墓贼


      2016年底发现有墓葬被盗,经申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对遗址进行勘探和抢救性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

    (芮公铜鼎)

    (芮太子白铜鬲)

      在遗址东区中部的位置,调查和勘探发现有一面积10余万平方米城址。城址西面邻鲁家河河道,南、北、东三面由夯土墙相围合,亦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的城址区,位置居中、地势险要。城址内采集到陶鬲、盆、罐、豆、三足瓮等春秋陶器残片,此外还有一块陶范残块。勘探发现有大量灰坑和板瓦等建材堆积,属重要建筑所在,应是高等级人群居住区。城址区外围为一般居址区和墓葬区。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认定该地为芮国后期的又一处都邑遗址。在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中,考古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收获与认识,对推动关中东部周代考古乃至周代历史社会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悉,这是目前所知春秋早期出土乐悬制度中最高级别的墓葬。在此为读者解读陕西刘家洼芮国都城遗址及墓地。


      提到历史上的两周时期,多数人都会想到春秋五霸或者战国七雄,很少有人想到为数众多的诸侯国。《左传》载:“秋,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寥寥几句,就将秦国侵犯芮国却惨败而归的历史陈列在人们的眼前。

    资料图

      没有历史实物的史料总是让人着迷。这个小小的诸侯国,仅仅存世400余年就遁入了历史的长河中,由于一直找不到芮国后期的政治中心,其被灭国的真相也变得扑朔迷离。

    2019年1月2日,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重大考古成果,

    澄城刘家洼遗址发现周代诸侯大墓

    确定遗址为芮国后期都城遗址

    ▲ 刘家洼墓地地貌

    至此,史书中的芮国被完整的“找到了”!

    澄城发现芮国都城遗迹

    ▲ 刘家洼墓地发掘现场

      省考古研究院刘家洼考古队在这里进行了两年的勘探与发掘,在遗址东区中部的位置,发现了一个面积10余万平方米的城址。考古队在城址内采集到了陶鬲、盆、罐、豆、三足瓮等春秋陶器残片,还勘探出大量堆积的建筑材料,以此判断这里在当时应该是高等级人群居住区。

    ▲ 刘家洼墓地范围示意图

      此外,在遗址的东、西两区,勘探发现了密集的普通居民区和墓地。已确认的墓地有4处,共210余座墓葬和多个车马坑,其中有两座带墓道的“中”字形大墓(M1与M2),还有一座不带墓道的大型墓葬(M3)。

    “刘家洼东周遗址北边的黄龙山脚下有魏长城遗址,北边2公里处是西周时期的九沟墓地,东北3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良周秦汉宫殿遗址。而从历史上看,它是勾连北方以及关中与中原的重要通道,在东周时期处于周戎之间、秦晋之交,是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带。伴随着周王室的东迁,关中东部地区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周王室在当地的分封模式也更加模糊。刘家洼东周遗址的发掘为厘清这段历史提供了大量考古依据。”种建荣说,“随着墓地性质、遗址大致轮廓、分布格局的大致确定,未来将重点探究墓地和居址以及与周边其他遗址的关系。”

    故国韶光,沧海桑田。刘家洼东周遗址,虽已揭开面纱但仍神秘而久远。这段历史虽在黄土下尘封已久,却依旧鲜活而温热……那一件件被曾经的主人抚摸过、欣赏过、佩带过的物件,似乎都带着当年的气息,向我们叙述着那鲜活的过往;一件件精美的文物,正在无声诉说着那神秘的古芮国的故事。

    刘家洼东周遗址正借助考古学家的双手,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愈来愈清晰的春秋时代的辉煌图景。

    最高等级乐器套组出土

    ▲ 大墓M1出土编钟石磬(图源:文博中国)

      两座“中”字形大墓均遭严重盗扰,人骨不存,出土随葬品众多。

      M1 盗后残留各类随葬品总计240件(组),重要的包括彩绘木俑、铜簋、2组10件编磬、2套残存9件编钟,铜铎、漆木建鼓、铁矛、大玉戈等。

      M2 存状况相对较好,出土各类文物400件(组)。主要有多件鼎、簋、盘、2套编钟编磬,及钟虡、磬架,4件建鼓、1件陶埙。还有1件疑似木质琴瑟类乐器,这种乐器此前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墓葬中并不多见。

    ▲ 大墓M1出土甬钟

      据介绍,西周春秋时期诸侯墓葬的乐器组合,基本都是青铜编钟、石编磬一套。但刘家洼“中”字形大墓的乐器组合均为编钟、编磬各两套,并配有多件建鼓、铜铙(鉦)、陶埙等乐器,M3是五镈九钮,这种组合是目前所知春秋早期墓葬出土乐悬制度中的最高级别

    ▲ 大墓M3钮钟

      另外,惹人注意的还有1件长2米,宽1.3米的三栏床榻的遗存,四角加有青铜角饰,将中国使用床榻的历史提前到春秋早期。还有1件长约1.4米金首铜樽权杖,权杖头上有精美的蟠螭纹。

    M2和M3墓主或为芮国国君与夫人

      此外,两座大墓出土大量车马器、兵器与少量玉器。最关键的是,M2椁室东北角建鼓铜柱套上刻有 “芮公作器”的铭文,下面的1件铜戈上有“芮行人”铭文。考古队据此判断,此墓主当为春秋早中期的一位芮国国君

    ▲ 大墓M3墓室

      M3大墓经考古队测量,其椁室与两“中”字形大墓椁室大小相当。独特之处在于椁室四壁共有9个壁龛,每龛有一年轻女性殉葬。

    ▲ 芮公铜鼎

      虽然被盗,仍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器物。主要包括2件铸有“芮公”的同铭铜鼎、5镈9钮的编钟、大量的车马器,及罕见木格漆绘墙围与1件漆器。但未发现任何兵器,考古队因此推测M3的墓主可能为M2墓主芮公的夫人

    这里或是芮国最后的政治中心

      考古队结合遗址内的夯土建筑、城墙、壕沟、陶范及制陶等手工遗存,以及墓葬形制、丧葬习俗等文化特征,青铜器礼器组合形式,青铜器铭文等综合分析,推测这里应当是一处芮国后期的都城遗址及墓地。

    ▲ 大墓M1木俑

      发现的210余座墓葬,墓主人应该既有芮公,也有中小贵族或平民,这些墓葬都属于同时期的芮国墓葬。大墓出土的金首权杖、青铜鍑、铁矛以及部分中、小型墓所出土螺旋状金耳环、金手镯等饰物,充溢着浓厚的北方草原文化气息

    ▲ 权杖和金牌饰(右下角)

    ▲ 大墓M1出土金虎

    ▲ 小型墓出土金耳环

      不同文化传统、族系背景的居民共用同一墓地的现象,也揭示了芮国后期民族、文化融合的真实图景。芮国,这个历史上扑朔迷离的诸侯国的最后政治中心,经刘家洼遗址发掘得以确认,填补了芮国后期历史的空白

    为何判断是芮国国君墓?

    芮国都城有多大?

    内城面积10余万平方米

    应是高等级人群居住区

      据刘家洼考古项目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种建荣介绍,刘家洼遗址位于陕西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西北,分布于洛河支流长宁河上游的鲁家河两岸。2016年底发现有墓葬被盗,经申报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市、县相关文博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勘探和抢救性发掘。

      遗址范围约3平方公里。其西、南、北三面以自然冲沟为界,东面由一条人工壕沟与外相隔,由此以自然冲沟和人工壕沟相连组成一个封闭的大型遗址区域,东西2000米、南北1500米。鲁家河穿遗址区中心而过,将遗址分为东、西两区。遗址区内可采集到丰富的周代文化遗物,断崖上可看到较多灰坑及夯土墙等遗迹。

      在遗址东区中部的位置,调查和勘探发现有一面积10余万平方米的城址。城址内采集到陶鬲、盆、罐、豆、三足瓮等春秋陶器残片,此外还有一块陶范残块。勘探有大量灰坑和板瓦等建材堆积,属重要建筑所在,应是高等级人群居住区。

      东、西两区都勘探发现了一般居址密集区和墓地。已确认的墓地有4处,共210余座墓葬,东区3处,西区1处。

      铜柱套上刻铭“芮公”

      铜戈上有“芮行人”铭文

      东I区墓地共发掘大、中、小型墓葬71座、车马坑2座、马坑1座。其中有带墓道的中字型大墓2座,西北部各有一座南北向车马坑;大型竖穴土坑墓1座,四壁共9个壁龛。西区墓地共发掘墓葬44座、均为中、小型墓,探明马坑2座,发掘1座。

      除了大墓,东I区的三座中型墓随葬也很丰富。其中两个中型墓出土有青铜器铭文资料,另一个中型墓出土的两件鬲口沿上铸有“芮太子白”等铭文,可以为判定墓地性质提供参证。

      从出土文物的形制、纹饰等特征分析,遗址的时代属春秋早中期。从遗址内的夯土建筑、城墙、壕沟、陶范及制陶等手工遗存,墓葬形制、丧葬习俗等文化特征,青铜器礼器有七鼎六簋、五鼎四簋等的组合形式,以及芮公、芮太子等青铜器铭文的综合分析,这里当为一处芮国后期的都城遗址及墓地。

    ▲ 芮公铜鼎

      芮国,这个历史上与周同姓的诸侯的最后政治中心,经刘家洼的发掘得以确认,填补了芮国后期历史的空白,也提供了周王室大臣采邑(地)向东周诸侯国发现演变的典型案例。

      在此之前,陕西韩城梁带村多座大墓的发掘和1300余座墓葬的勘探发现,让黄河之滨消失了近2700年的古芮国重新回到人们视野。那么,刘家洼遗址所处的这个芮国都邑和梁带村有什么关系?孙战伟认为,两地都是芮国都邑,但时间有早晚。芮国可能发生了一次内乱,新国君把都邑从梁带村迁到了刘家洼,两地的时间刚好能衔接上。


      2019年11月14日,考古人员在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发掘一座贵族墓葬,出土六件青铜礼器。这个墓葬深8米多,所在墓地区域位于刘家洼遗址东II区,级别比东I区芮公墓地较低。对该区域考古发掘工作是从今年3月开始的,在11月14日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对M4(M4号墓葬)进行了清理,提取的青铜礼器有一个鼎、一个甗(yǎn)、一个盘、一个匜(yí)、两个簠(fǔ)。出土器物尚未进行清理,上面有无文字目前还不知道。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孙战伟表示,这座墓葬从葬俗和随葬器物来看,属于周文化系统,应该是一座女性小贵族墓葬。

      按照史料的记载,在芮姜赶走芮伯万后第二年,秦宪公发动了对芮国的战争,但却以失败告终。可能是为了继续干涉芮国政权,同时好好恶心一下芮姜,秦人在战争失利后,又与周王室,以及虢国组成了联军,围攻芮伯万居住的“魏”,并且生擒了他。

      这场长达八年的芮国内乱,已经是史料中关于芮国较为详实的记载。在芮伯万归国十几年之后,芮公两次前往雍城朝觐秦王,芮国也彻底成为了秦人的附庸。

      胡适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根据史料的记载和已公布的考古材料,我们不妨做一番推断——在那个风云诡谲的时代,力图占据关中的秦人,倒是有可能把这位芮伯万就近安置在刘家洼,人为的造成了两个芮国并立的局面,并为日后干涉芮国内政埋下伏笔。

      强悍的芮姜终究也有去世的一天,或许秦人也是瞅准了时机,送这位芮伯万返国就位,然后芮伯万投桃报李也好,被逼无奈也罢,彻底倒向了秦国。

      巧合的是,这次一并被考古工作者清理出来的还有这位芮国国君夫人的墓葬,里面带有着很多秦文化独有的元素,这恰好揭示了国君夫人的国别,而这场政治婚姻或许就是秦人逐渐加强对芮国控制的产物吧。

      据了解,刘家洼墓地位于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西的鲁家河东岸塬边,北距黄龙山约10公里。该墓地2016年底因被盗而发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从2017年2月开始,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市、县相关单位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墓地进行了全面勘探与抢救性发掘,确认发现带两条墓道的高等级贵族大墓,发掘出土大量青铜器等各类珍贵文物,发现了夯土墙、陶范、陶窑、板瓦建材等与墓地相匹配的居址遗存。

      2019年初,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认定刘家洼遗址为芮国后期一处都邑遗址。这一发现填补了芮国后期历史的空白,也提供了周王室大臣采邑(地)向东周诸侯国发展演变的典型案例。据介绍,芮与周室同源,是一个从商代末期(约公元前1056年)就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小国。其君主或为周王托孤的顾命大臣,或为谏王之失的诤臣,常以公卿的身份参与周室重大事务的决策。

      刘家洼遗址考古发掘持续进行3年,考古人员从聚落考古的角度进行了扎实细致的工作,遗址内的城址、宫殿、一般居住区、环濠、墓葬分布等得到了全面的调查,刘家洼遗址的整体形态基本得以呈现。刘家洼遗址对于构建芮国晚期历史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刘家洼墓地出土的金器。

    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经过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及全国80家考古发掘资质单位的投票,从参加初评的40个发掘和调查项目中遴选出得票排名靠前的26项考古发现进入最终评选,这些进入终评的考古发现分别来自全国18个省和自治区。其中,我省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庙底沟文化墓地、渭南澄城刘家洼春秋墓地、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等三项考古新发现顺利入围。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始于1990年,历来被视为考古界的重要奖项,在学界和社会公众间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因而备受关注。本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于2018年1月24日正式启动,根据评选活动日程安排,终评会将于4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届时将公布最终获评的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各项目名单。

    刘家洼墓地

    刘家洼墓地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2016年底该墓地因被盗而被人发现。2017年初,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相关单位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墓地及其周边开展了系统的田野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收获。

    一是钻探确认了墓地的范围与墓葬数量,了解了墓葬形制与墓地布局特点。墓地总面积约7700平方米,共发现墓葬56座,车马坑2座,马坑1座。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两座“中”字形大墓(编号M1与M2),东西并列分布,居于墓地中部偏东处。二是对墓地进行全面发掘,2017年共发掘墓葬20座,出土了铜、金、铁、石、玉等材质的器物。墓葬多使用木质棺椁葬具,墓主人头向多朝北,仰身直肢。根据墓葬及随葬品特征判断,其年代为春秋早期或略偏晚阶段。三是通过周边区域系统调查,找到了与墓地年代相匹配的两处居址遗存,包括有陶窑、灰坑、板瓦堆积及陶器残片,以及一处由夯土和壕沟组合成的面积10余万平方米的核心区域。根据采集陶器与板瓦的特征判断,两处居址的年代为春秋早中期前后。

    刘家洼墓地,从墓地布局、葬俗特点、随葬品特征等方面综合判断,应属典型周系族群墓地。大墓主人身份当为诸侯国国君级别。夯土墙、板瓦建材亦彰显出墓地对应的聚落等级非同一般。由此推断,这里当为春秋时期某一周系封国所在。这无疑是陕西关中东部周代考古又一重要新发现,对于研究周代京畿区域的封国采邑制度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从一座博物馆了解一个“国”

      自宋代以来,陕西境内就不断有芮国的文物出土。

      在今天,如果想要了解古芮国,

      一定不能错过韩城的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

      韩城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设计采用了两轴五区的空间格局,形成极为严整而富有变化的空间序列,通过对梁带村出土文物镂空方盒简化提炼,融合现代化元素,庄严凝重,气势恢宏,为我们展现了一座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大型博物馆。

      新馆展览以考古成果为核心,以《古芮寻微故国韶光》为主题,从不同的角度,运用高科技手段,通过文物保护和还原历史等手段,再现考古发掘现场和芮国传奇。

    芮国国君或为周王顾命大臣

    或为谏王之失的诤臣

      芮与周室同源,是一个从商代末期(约公元前1056年)

      就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小国。

      其君主或为周王托孤的顾命大臣,或为谏王之失的诤臣,常以公卿的身份参与周室重大事务的决策。这一状况到东周初期依然延续,至少应有两代芮君曾为幽、平之世的三公。其国族长期出入于周王朝的政治中心,风光荣耀的时日可达300余年。只是到文献记载的芮伯万时期,逐渐淡出了周王朝的核心位置。这可能与周室东迁之后两者相距较远不便沟通有关。后来的芮伯只好朝拜新兴于关中的秦国。至公元前640年,芮国被秦穆公所灭。在历史舞台上,芮国先后活动了400余年。

    韩城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

      西周春秋时期诸侯级墓葬的乐器组合,基本都是青铜编钟、石编磬一套。刘家洼中字型大墓的乐器组合均为编钟、编磬各两套,并配有多件建鼓、铜铙(鉦)、陶埙等器,竖坑大墓为五镈九钮,成为目前所知春秋早期墓葬出土乐悬制度中的最高级别,充分展示出芮国贵族对音乐的喜好和感官享受的追求,也为我国古代乐器发展史和音乐考古的研究,提供了最重要资料。

      此外,“中”字型大墓出土的三栏木床,四角加有青铜角饰,将中国使用床榻的历史提前到春秋早期。雕纹钟、磬架,漆木几案、豆、盒等,是研究春秋时期木作髹(xiū)漆工艺技术发展水平的珍贵资料。众多金器、铁器,是认识我国古代黄金及冶铁业发展重要信息。

      另外,这些大量的珍贵文物对推动关中东部周代考古乃至周代历史社会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梁带村遗址位于韩城市区东北7公里的西庄镇梁带村村北,

    是陕西继秦兵马俑、汉阳陵之后又一重大考古发现。

    该遗址规模大,历史未曾被盗,保护完好,国内罕见,出土文物数量多,类型全,

    遗存丰富且级别高,是“陕西省30年来商周考古最重要的发现”

    2018年2月,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通过青铜器、玉器、金器等文物,

    将历史文献中记录疏少的芮国呈现在大众眼前。

    在这里能看到哪些“宝贝”?

    七璜联珠▶▶

    金鞘玉剑▶▶

    5000多年的玉猪龙▶▶

    华夏第一俑▶▶

    梯形牌组佩▶▶

    西周中期回首凤鸟佩▶▶

    文物孤品、世界唯一——盖尊▶▶

    盉▶▶

    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芮国墓地的重大发现,

    让一个沉睡在史册中2000多年的诸侯国,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在梁带村芮国墓地发掘约10年后,在距其约70公里的地方,

    刘家洼遗址展示出周芮国的全新考古成果。

    <End>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
    打赏捐赠
    4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村民评论
    绿色有机农业2020-07-16

    回复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